《新聞學概論》復習提綱 第1-2章
第一章 新聞活動
◎ 1、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新聞事業(大眾傳媒)、廣義新聞活動
◎ 2、新聞活動是人類求生村圖發展的需要:新聞活動的歷史、封建社會新聞活動發展的背景和原因
◎ 3、新聞活動的渠道:親身傳播、大眾傳播、群體傳播
一、名詞解釋
1、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媒):新聞事業的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標志。報紙、廣播、電視,在新聞學上總稱新聞事業,在傳播學上稱為大眾傳播媒介(簡稱大眾傳媒)或新聞媒介。
2、廣義新聞活動:新聞活動不限于和大眾傳播工具的直接接觸,還包括人們為溝通客觀世界新近變動的情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
二、問答題
1、原始社會新聞活動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觀世界的變動關系到人類的生存。他們必須隨時隨地了解外界的變化,并且相互傳遞情況,以便商量對策,協調一致,采取行動。在原始社會新聞活動純粹服務于人類的生存斗爭。
第二、社會新聞活動的產生是人類求生存圖發展的需要??陀^世界的變動關系到人類的生存,人類的社會性的生產和社會性的生活決定了人類從事新聞活動的需要;其目的是為了了解客觀世界的變動。
2、奴隸社會新聞活動進一步發展的歷史背景:
第一、奴隸社會不但要了解社會變動還要了解各種各樣社會關系的變動。
第二、歷史背景:1)產生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出現了國家統治機器;
2)出現了社會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3、封建社會新聞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歷史背景,它與原始社會新聞活動相比有那些相同點和發展?
第一、社會背景及原因:社會關系進一步復雜化,彼此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
1)國家的形式更加完備,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其鞏固需要與靈敏的情況反映相聯系。
2)農民起義不斷,雙方都需要了解對方的情況,內部也需要大量新聞傳遞工作,以便協調一致。
3)封建社會的農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權,需要了解一定的情況來維持自身生活和生產。
4)地主階級除了用武裝來統治,同時通過思想來麻醉農民,新聞成其宣傳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會分工比過去更加明確,尤其是城鎮的出現,為新聞的發展提供了地域基礎。
第二、與原始社會新聞相比的相同點:
1)無論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都必須要一定的新聞才能生存下去。從事新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客觀世界的變動。
2)驅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從事新聞活動的原因:人類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客觀世界的永恒變動。
第三、發展:1)新聞活動的規模越離開越大,并且在封建社會有一大批專門從事新聞活動的脫產專職人員。
2)新聞的內容大大豐富、復雜多。除了自然變動、部落戰爭,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
3)傳遞新聞的手段多樣了:符號、信號(原始)——手寫文字(奴隸)——印刷品(封建)
4、新聞活動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關系:
第一、變動產生新聞,關系決定需要;
第二、社會條件的改變,引起人類社會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個社會各個階層對新聞需求量增加,促進新聞活動規模和內容的增加、擴大,以及新聞傳遞手段的創新。
第三、社會對新聞的需求量直接決定了新聞活動的規模、方式和內容。社會對新聞的需求量又是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5、新聞活動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點、優點和缺點是什么?
第一、親身傳播:
1)采用的方法:言語傳播(面對面交談、遠距離電話會談);文字傳播(私人信件、電報、傳真、郵件和手機短信);體態語言傳播(手勢、眼神、表情);信號傳播(暗記、旗號等)
2)特點:信息傳播有明確的對象,屬于定向傳播。
3)優點:信息傳播的針對性強、反饋快、互動快,可以迅速調整傳播內容和方法。
4)缺點:傳播面窄,傳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眾傳播:
1)方式:報紙、廣播、電視、雜志、書籍、電影(中國只包括前三種)現在再加上網絡媒體
2)特點:面向全社會傳播信息,沒有明確的傳播對象,所以是一種無定向傳播。
3)優點: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保真度好。
4)缺點:反饋很慢,互動性差
第三、群體傳播:
1)方式:集會、發布會、講座、報告會、討論會
2)特點:既屬于無定向傳播又屬定向,長處和不足節余二者之間。
第二章 新 聞
◎ 1、新聞的基本特點:真實、新鮮、及其延伸而來的對相關概念的要求
◎ 2、兩種新聞定義:報道、分析、判斷
◎ 3、新聞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實后有新聞),新聞的主要功能、新聞來源
◎ 4、新聞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 5、新聞類別:按內容、地點、時間性、與讀者關系分
一、名詞解釋:
1、新聞:存在著并行不悖的兩種新聞定義: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新聞是新近事實變動的信息。新聞是報道,表達出新聞的形式;新聞是信息,表達出新聞的實質。這兩個定義對于新聞互為表里,在不同場合有各自不同的內涵和功能。
2、報道:是對可以查證的事實的客觀論述。是指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有根有據。
分析: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是對事實發生的原因、意義、影響所做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結果所做的預測。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實,議決和結果都必須是事實。
判斷:是對某一件事情的利與弊,是與非、對與錯,得與失、善與惡,榮與辱所做的結論。這種結論有強烈的主觀主義傾向,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新聞應盡可能地多向人們提供可以查證的事實,不妨做些分析,但盡可能避免下結論,不要以判斷代替事實。
3、新聞本源:先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
4、新聞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變動(變動產生新聞,變動是新聞之母)。記者應從事物的變動去著手尋找新聞,這是新聞記者應具有的"新聞敏感";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研究它的影響、意義,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5、突發性新聞:是對出乎人們預料而突然爆發的事件的報道
延緩性新聞:是對逐步發生變化的事情的報道
6、硬新聞:關系到國計民生以及人們切身利益的新聞。它有極嚴格的時間要求,報道必須迅速,盡可能地準確,信息盡可能量化。
軟新聞:富有人情味、純知識、純趣味性的新聞。它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多數屬于延緩性新聞,無時間的緊迫性。軟新聞很講究寫作技巧,需用生動活潑的文筆來寫,寫出情趣來,即“散文筆法”
二、問答:
1、 新聞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它的影響和作用表現在那些方面?
第一、新聞最基本的特點是真實和新鮮,由此而延伸出新聞報道上迅速及時的要求。這也是新聞最基本最核心的規律。
第二、現代社會,新聞真實、迅速的要求決定了新聞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聞媒介以及新聞工作者的品格,決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術的采用。
第三、人類傳播工具的選擇和發展,根本上也是由新聞特性所決定的。人類傳播工具經歷了:
口頭新聞—書信新聞—新聞書—新聞周刊—日報—電臺—電視臺—互聯網
人體器官——————————印刷媒介————————————電子媒介
第四、真實和迅速的要求還決定了對新聞工作者素質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須誠實、公正和嚴謹,其次必須有敏銳的反應和判斷能力。
2、什么是新聞要素,明確新聞要素對新聞工作有什么作用?
(一)新聞要素是新聞構成的必須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二)明確新聞五要素對新聞工作有三大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有助于記者在采訪新聞時迅速地弄清每一個事實的要點。以保證新聞來源不失實。
第二個作用是有助于記者迅速地抓住新聞的重點,尤其在新聞導語的寫作中。
第三個作用是有助于明了新聞題材的要義。
3、新聞類別:
按新聞內容分:政法新聞、經濟新聞(工交新聞、財經新聞)、體育新聞、文教衛新聞、社會新聞
按新聞發生地點分:國際新聞、全國新聞、地方新聞
按新聞時間性分:突發性新聞、延緩性新聞
按新聞與讀者關系分:硬新聞、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