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本論
第一節 成本概念
(一)成本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廠商為生產一定數量的產量而購買生產要素的總費用。
成本與隱成本顯成本是指廠商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而購買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如機器廠房設備的折舊,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的支出。
隱成本是企業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價格,實際上可以把它理解為自有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指顯性成本。機會成本是指所有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和。
(二)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是指廠商的銷售收入與會計成本之間的差額。
經濟利潤是指廠商的銷售收入與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
第二節 短期成本曲線
(一)短期的成本概念由于短期有部分固定不變的生產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分為:⑴短期固定成本(FC):這是廠商在短期內支付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價格,如機器、廠房、設備的折舊,銀行貨款的利率,管理人員的工資,固定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即產量=0時,仍然需要支付。它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贫唐谧儎映杀?VC):這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量對可變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如廠商對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和普通工人工資的支付,由于廠商在短期內總是要根據產量的變化來調整可變要素投入量,所以,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
?、强偝杀?T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
TC=FC+VC總成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關系如下圖其關系:①FC+VC=TC,所以TC和VC是平行的曲線,其差額為FC. ②TC曲線在短期從A 點出發表明當產量=0時,仍然要支付成本。OA即為固定成本。
?、绕骄潭ǔ杀?AFC )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單位產量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AFC=FC/Q,其變動規律是:一直下降,產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善骄儎映杀?AVC )是指廠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AVC=VC/Q,⑹平均總成本(AC)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AC=TC/Q=AFC+AVC ⑺邊際成本(MC)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MC=DTC/DQ 或MC=dTC/dQ 平均變動成本(AVC ),平均成本(AC)和邊際成本(MC)的關系見下圖,在圖中可以看出:
第一AVC 曲線、AC曲線與MC曲線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型曲線,表明了這三種成本開始隨產量的增加而變動的趨勢。
第二,MC與AC曲線一定相交,且相交于SAC 曲線的最低點,在相交以前,平均成本一直在減少,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以后,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相交時,平均成本達到最低點,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第三,MC與AVC 曲線也一定相交于AVC 曲線的最低點,在相交以前AVC 一直在下降,MC小于AVC,相交之后,平均可變成本一直在增加,邊際成本大于平均可變成本,在相交時,平均可變成本達到最低,邊際成本等于平均可變成本。
如果用函數式,則:七種成本的關系分別為:
(以上式中,x 為產量)
(二)短期成本曲線短期成本曲線的含義。短期可變成本、不變成本和總成本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平均可變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線的形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的特征。成本曲線的變動規律與產量變動規律之間的關系,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呈現u 型是由于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所致。
第三節 長期成本曲線
(一)長期的成本概念在長期,廠商所擁有的任何要素都是可變的。所以在長期就沒必要區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長期只有三種成本。
?、砰L期總成本(LTC ),LTC 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當產量為零時,也就沒有總成本,其變動趨勢也是隨著產量增加,開始增加較快,以后增加較慢,最后又增加較快,(這與短期總成本一樣)
如圖:第一,LTC 從原點出發,增長先快后慢又快。
第二,與短期總成本相比,LTC 顯得更為平坦。
(三)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 ),LAC 是一條與無數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相切的線,如下圖:在長期中,廠商可以根據它所要達到的產量來調整生產規模,從而始終處于最低平均成本狀態,所以,LAC 是無數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集合而成,是一條由無數條短期平均曲線相切的線,又稱包絡曲線,它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后上升的線。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推導方式1 :通過長期總成本曲線可以得到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方式2 :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曲線。
規模經濟所謂規模經濟是指,若廠商的產量擴大一倍,而廠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則稱廠商的生產存在規模經濟,與規模經濟對應的是規模不經濟。
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廠商的生產規模逐漸擴大,最初廠商擴大規模使得生產處于規模經濟階段。產生規模經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廠商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機器、設備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設備只存在較大的生產規模下才能得到使用。
第二,規模擴大有利于專業分工。
第三,隨著規模擴大,廠商可以更為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包括一些副產品。
第四,隨著規模擴大,廠商生產要素的購買和產品的銷售方面就擁有更多的優勢,隨著廠商產量的增加,這些優勢逐漸顯示出來。
但是,講到規模經濟時一定要注意:廠商的規模并非越大越好,對于特定的生產技術,當廠商的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生產就會出現規模不經濟,造成規模不經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廠商規模過大,信息傳遞費用增加,信號失真,規模過大滋生官僚主義,使得規模擴大所帶來了成本增加更大,出現規模不經濟。
所以,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現U 型是由于廠商的規模不經濟所致。
(四)長期邊際成本曲線通過長期總成本曲線也可以得到廠商的長期邊際成本曲線。
長期邊際成本(LMC )也是一條先降后升的變動相對平緩的“U” 型曲線,LAC 與LMC 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第四節 廠商收益與利潤最大化原則
(一)收益的概念廠商銷售產量獲得的收入就是收益。
總收益(TR)是指廠商銷售一定的數量的產量或勞務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產品的銷售價格與銷售數量之間的乘積,TR=P.Q. 平均收益(AR)是指廠商每單位產量平均獲得收入,AR=TR/Q 邊際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單位商品銷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 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都與廠商的產量有關,因而其曲線與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曲線相對對應,具有相同的形狀。(參照生產的三個階段理論中TP、AP、MP/ 曲線圖)。
(二)收益曲線收益曲線的含義。價格不變條件下,廠商的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曲線。廠商面臨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時,廠商的總收益、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曲線。
(三)廠商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在成本與收益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們來分析廠商的最大利潤原則。
設:p 為利潤則p=TR-TC ,為使p 最大,須p′ ;=0
即邊際收益即為邊際成本
廠商為使利潤最大必須把產量定在MC=MR 的基礎上,MR=MC 稱為廠商最大利潤原則。
如果廠商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這就意味著廠商每多生產一單位的產量用于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產這一單位產品所增加的成本。此時,增加產量可以增加利潤。
如果廠商MR
當MR=MC 時,說明廠商該得到利潤全部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