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關于教育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
1,教育獨立論:
代表人物:蔡元培
內容: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發表《教育獨立議》提出;
2,教育萬能論:
代表人物:愛爾維修;
3,人力資本理論:
代表人物:舒爾茨;
內容:
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的知識、技能以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人的資本形態;
該理論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是一種可以帶帶豐厚利潤的生產性投資;
4,篩選假設理論
代表人物:伯格、斯蒂格利茨等;
內容:認為教育是一種表示個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內含于人的未來的生產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產力,為雇主識別、選拔不同能力求職者提供依據,起到篩選作用,它是從分析勞動力市場上雇主選聘求職者的過程去說明教育的經濟價值;
5,勞動力市場
代表人物:皮奧雷、多林格、戈登等
內容:
包括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皮里奧、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資本模式以及工作競爭模式等;
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認為教育是決定勞動者在哪個勞動力市場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育的社會制約性及影響
1,生產力
①決定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②決定教育的結構和人才培養規格;
③促進教學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的變革和發展;
④制約著一個社會的教育目的。
2,政治經濟制度
①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②決定受教育權;
③政治體制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3,文化
①影響教育目的;
②對學校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育內容上;
③對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師生關系等也有一定的影響。
4,科學技術
①影響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提高其教育能力;
②影響受教育者;
③會滲透到教育影響中的各個環節中,對教育措施的更新和發展提供各種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術條件;
④能改變受教育者的數量。
5,人口
①人口數量決定著教育事業的規模、教育結構和教育質量;
②人口素質影響著教育素質;
③人口結構(包括自然結構和社會結構)對教育也有一定影響。
三、教育的社會功能
1,教育的經濟功能:
現代教育史通過人的素質的提高和專門勞動力的培養,對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①教育吧可能的生產力轉化成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沒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
②教育通過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經濟的發展;
③教育實現了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把科學知識轉化成生產力;
④教育生產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生產力,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
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不僅能為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還能促進政治民主化進程,體現在
①教育能夠傳播真理,啟迪人的民主意識;
②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④通過宣傳通知階段的思想意識,制造一定的社會輿論為政治服務;
⑤促進青年一代政治社會化的發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傳遞、保存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選擇、批判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創造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教育是科學文化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促進科學革命和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產科學技術;
③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④教育可以推進科學技術研究。
5,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能夠改變人的生育觀,對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顯影響;
②受教育程度與人口遷移呈正相關;
③教育可使得人口結構趨于合理化;
④教育有利于人口的遷移。
四、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
1,現代化與教育變革
教育現代化是指基于教育傳統,積極地吸收國外優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適應大工業生產和社會化生活的教育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包括物質層面的現代化、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和觀念層面的現代化;
2,全球化與教育變革
全球化是指近代以來,以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快速增長為動力,人們不斷跨越空間障礙和制度、文化等社會障礙,在全球范圍內不斷獲得物質和信息的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在眾多方面制定共同綱領,采取共同行動的過程;其顯著特征是各國之間的合作和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之間的競爭也隨之激化;在全球化趨勢下我國教育應采取的對策是
①正確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關系,鞏固交與發展的定位;
②辨識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有意識地抵御全球化的風險;
③拓展視野,增強全球意識和國際理解的教育;
④加強道德教育;
⑤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人才的培養);
3,知識經濟與教育變革
①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
②它直接依賴于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應用,是以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基礎上的經濟;
③其勞動主體是與時代相適應的有知識的人;
④內在動力是提升知識和技術領域的創造力,價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
⑤教育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⑥知識經濟需要大量知識性勞動者,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的勞動者是知識經濟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4,信息社會與教育變革
①信息化社會是脫離工業化社會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會;
②信息化社會改變了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促進了教育科學的發展,使得教育管理便捷化;
5,多元文化與教育變革
多元文化是指一個集體群體、社會共同體、區域聯合體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聯系的諸種文化,其核心原則是所有文化都應該得到尊重,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對其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
多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
①促成了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改變,有利于確立平等、接納和寬容的態度和價值觀;
②促成了教育民主的發展,促進了教育公平;
③促進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④推動了教育的不斷變革。